推行清潔生產的意義和必要性 清潔生產是一種新的創造性理念,這種理念將整體預防的環境戰略持續應用于生產過程、產品和服務中,以增加生態效率和減少人類及環境的風險。清潔生產是環境保護戰略由被動反應向主動行動的一種轉變。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后,隨著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全球性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日益加劇,資源和能源的短缺制約著經濟的發展,人們也逐漸認識到僅僅依靠開發有效的污染治理技術對所產生的污染進行末端治理所實現的環境效益是非常有限的。如關心產品和生產過程對環境的影響,依靠改進生產工藝和加強管理等措施來消除污染可能更為有效,因此清潔生產的概念和實踐也隨之出現了,并以其旺盛的生命力在世界范圍內迅速推廣。
首先,清潔生產體現的是預防為主的環境戰略。傳統的末端治理與生產過程相脫節,先污染,再去治理,這是發達國家曾經走過的道路;清潔生產要求從產品設計開始,到選擇原料、工藝路線和設備、以及廢物利用、運行管理的各個環節,通過不斷地加強管理和技術進步,提高資源利用率,減少乃至消除污染物的產生,體現了預防為主的思想。
其次,清潔生產體現的是集約型的增長方式。清潔生產要求改變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傳統的粗放型的經濟發展模式,走內涵發展道路。要實現這一目標,企業必須大力調整產品結構,革新生產工藝,優化生產過程,提高技術裝備水平,加強科學管理,提高人員素質,實現節能、降耗、減污、增效,合理、高效配置資源,最大限度地提高資源利用率。
第三,清潔生產體現了環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統一。傳統的末端治理,投入多、運行成本高、治理難度大,只有環境效益,沒有經濟效益;清潔生產的最終結果是企業管理水平、生產工藝技術水平得到提高,資源得到充分利用,環境從根本上得到改善。清潔生產與傳統的末端治理的最大不同是找到了環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統一的結合點,能夠調動企業防治工業污染的積極性。